每周五上午10:00-12:00
三、神甫
当我遍阅了夏瑰琦校刊本《圣朝破邪集》(香港建道神学院出 版,1996)之后,发现尽管是出于反教、仇教心理,但明清时期的人们还是用“司铎”来称呼那些“西番”。
随后,最早见到“神甫”一词的地方是的《清末教案》》(五卷 本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、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合编,中华书局,1996-2000)里,那是一些大臣在写给光绪帝的奏疏里用的词汇,意谓“神甫”是朝廷与 民间的对立面,那是当时民众士绅欲扑之而后快,朝廷官员却避之而不及的角色。这是目前我找到的最早记载。
四、不同的源流及其效果 经检阅文献,直至清末民初的文献里还在大量地使用“司铎”一 词,而较少见用“神父”,当然,在天主教的文献里,更没有“神甫”一词了。
事实上,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说,Sacerdos指的是神职人 员的圣职身份。在旧约中,希伯来文Kohen 意思是“向神祭祀者”,七十贤士译本译作Iereus,意为“属神的人”,到了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行本圣经中,则将之译为Sacerdos,意为“神圣的 人”。Presbyter的源头却是希腊文,新约中采用了希腊文Presbyteros来称呼早期教会中“受指派负责照顾信众的领导阶层”。不同语文的词 汇含意都指向“被选者的司祭职”之意。所以,随后拉丁文的Sacerdos在教会文献中,逐渐明晰地指向“司祭”圣职,其意义等同于希腊文的 Presbyteros。 此外,在西方教会的传统中,人们除了称圣职人员为司祭、司铎 外,也用世俗生活中的“父亲”一词来称呼那些为圣化人灵而服务的神职人员。在法文里Prêtre, 即是司祭、司铎之意,多见于正式场合,而Père则是人们对神职人员的日常称谓,这和家大人是一个词。其他文字,诸如以拉丁文为母系的文字意、西、罗马尼 亚等皆作如是解,我们熟知的英文同样以“Priest and Father”分别称呼司祭和神父。此外,根据谷寒松神父的研究:在圣经宗教的传统中,“父亲”一词有多层含义。在旧约中,选民以“父亲”的形象来描述 “唯一神”,在新约里耶稣直接称天主为“父亲” ;而在圣教会的传统中“父亲”一词往往也用来指那些对教会神学思想做出巨大贡献的人,无论是单数还是复数中文都译为“教父”(Father of Church) 。第三层意思则是“对天主教司铎的尊称”
所以,尽管“说文”里讲“甫”是古代“对男子的美称”,但从 语源学、历史学的角度而言,“神”与“甫”两个字的非常组合,绝非天主教的逻辑传统,这仅是在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个“内部使用”的词汇而已。
乐趣网 魔力学堂 官方网站: http://www.lequ.com/mlxt/
乐趣网 网页游戏平台: http://www.lequ.com/
玩游戏,找乐子,就上乐趣网!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请点击收藏乐趣网魔力学堂